找到相关内容16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

    未能发展。南朝时,僧朗(高丽人)师事昙济,评破《成实》为小乘,得梁武帝崇信,稍振三论之势。之后传僧诠、法朗、吉藏。吉藏大阐三论,着《大品经义疏》、《观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等...玄义》及《摩诃止观》□,开创出具中国特色的教义及教判理论,乃天台宗实际创立祖师。入唐后,唯识、华严创立并大兴,天台相形失色,直至唐,九祖湛然提倡“无情有性”之说□,使天台宗风大振,后世称其为天台中兴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2652792.html
  • 佛典语言的诠释学问题──以观诠教的建构

    净影慧远,《大乘义章》,T44  吉藏,《法华玄论》,T34  吉藏,《法华游意》,T34  吉藏,《胜鬘宝窟》,T37  吉藏,《净名玄论》,T38  吉藏,《观论疏》,T42  吉藏,《大乘玄论》,T...或文本自身,亦非源自于理解者主观的赋予。佛典的意义如同一切存有──存有只在理解者的存有网络如其所是地开显而为存有,所以佛典的意义及其所标示的真理,只存在于某个正在进行的理解事件,由理解者与文本因...

    王兴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755228.html
  • 论僧肇的大乘观般若学思想

    有之嫌。本无宗的主要代表道安主张:“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参见吉藏《观论疏》)认为“本无”意指一切诸法本性空寂,而非虚豁之中能生万有。此种看法大致符合《般若经》的一般说法,但没有突出万物...论僧肇的大乘观般若学思想  李振纲  僧肇之学,远承印度高僧龙树中观之论,吸纳老、庄、玄学,精阐大乘观般若学之旨,被鸠摩罗什誉为“解空第一者”,僧肇因而成为印度佛学中国化的关键人物。今据《肇论》...

    李振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555783.html
  • 寒潭清水,映月无痕——印顺导师圆寂“焦点访谈”录

    资讯丰富,西藏佛教有大量观论疏,南传佛教则一本“缘起”以贯彻佛法要旨。他们会在文献之中互相印证,发现印顺导师的思想确实比较接近佛陀本怀。但“回归佛陀本怀&...遇到“善问者”,而能“扣之以大则大鸣”的喜悦!   本次节目亦复如是,因此笔者思之再三,认为本文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位智慧敏锐的基督徒,从佛门之外,对...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457497.html
  • 唐五代“禅教一致”思潮的深层结构变迁

    吉藏《观论疏》卷一  (20)《无心论》,《敦煌宝藏44卷斯坦因5169号  (21)杨曾文编校《神会尚禅话录》12页中华书避96年版  (22)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研究》244页台湾文津出版社  (...,禅教具有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性。  隋唐各宗为维持其理论体系的圆融也力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天台的“圆顿止观”的主旨即为教观合一,相辅相成。在“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主说教相门,《摩诃止观》主说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3160609.html
  • 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就是佛性,吉藏在《观论疏·涅槃品第二十五》之末曰:  横绝百非,竪起四句,名为诸法实相,即是中道,亦名  涅槃者,以超四句,绝百非,即是累无不寂。德无不圆。累  无不寂,不可为有;德无不圆,不可为无。...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李雪涛  三论宗之集大成者吉藏大师非常重视佛性学说,在他的著作论及佛性处颇多,如《净名玄论》卷一、《十二门论疏》卷上、《胜鬘经宝窟)卷下、《法华玄论》卷一等等...

    李雪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4864071.html
  • 印文化激荡的璀璨时代:格义佛学的发展

    印文化激荡的璀璨时代:格义佛学的发展   作者:李幸玲   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想在历史文明根柢深厚的中国受到广大民众接受,并非易事。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佛教与中国逐渐有了相关且不可离分...在隋唐百花齐放、开宗立派,虽然枝繁叶茂地蓬勃发展,在不断的挫折与困顿成长,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西晋时期的道安法师曾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名言。此言诚然,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想在历史文明...

    李幸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065077.html
  • 三论宗史略(

    著心坚固,苦根转深,无由解脱·欲令弘  经利人,及行道自行,勿起著心。  观论疏卷五,申明其师法朗,对中论八下(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下一亦下异、下来亦不出)之解释曰:  师云:标此八不,摄一切...三论宗史略()  刘果宗  (五)三论之复兴  梁陈间,一二论复兴于南方摄山,当以高丽僧朗为首创,梁僧传卷九,附法度传云:   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  说,华严、三论...

    刘果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467618.html
  • 刊本大藏经之入藏问题初探

    入藏。  三论宗:此宗之集大成人物 ── 唐代的嘉祥吉藏,其所有著述在宋清间全未入藏,即使是像他的《观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论》这些重要著作都全无幸免,全被沙汰。  密宗:此宗最主要之中国人...收入大藏经的佛典都是重要的吗?是否曾有重要佛典被遗漏而未入藏?  3.当代传世最广的《大正藏》,在收录佛典方面具有什么特色?《大正藏》对入藏问题的处理,超越古代其它大藏经的地方是那些?  一、前言  ...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969531.html
  • 从玄佛合流看玄学的价值取向

    )(16)(17)(18)(19)吉藏:《观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二。  (9)《庄子序》  (10)(11)《庚桑楚注》  (12)《逍遥游注》  (13)元康:《肇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五。...这个“相似说”,认为魏晋玄学的本末有无之辨同佛教般若学的真俗空有之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极易沟通起来。这种看法显然基于跨文化交流的比较学原理,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的一面。然而,玄学与般若...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40177203.html